拍品詳情
描述
歐洲私人收藏
古代青銅禮器(彝族)
西周晚期
寬度 24 厘米,9½ 英寸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歐洲特別收藏
西周王朝末期青銅古器儀式的接受者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歐洲私人收藏
西週末青銅竊曲紋龍鋬匜
狀況報告
出處
亨利克·約瑟夫·魯德尼茨基 (1908-2000) 的收藏,於 1986 年 12 月 6 日或 16 日在華沙購得,此後透過傳承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Jozef Rudnicki (1908-2000)收藏,得於1986年12月6日或16日華沙,此後家族傳承
目錄說明
青銅 嶽 作為一種禮器出現於西周晚期,一直流行至戰國時期。意的功能 自中國歷史早期就有記載; 在宗教儀式中,人們 會用蟠和水盆、 鍋子 一起來洗手。中國古代經典《禮記》有規定 ,在進行神聖儀式之前,要由一位長輩從炕上倒水 , 讓儀式執行者洗手,而族中的晚輩則同時拿著一個 盆 去接水。 彝族 是周朝時期反映王室和貴族禮儀的有形象徵。
朱鳳翰在書中進一步指出,青銅 匜除了在禮儀中作為盛水之用外,在東週時期還被用作酒器。根據民國時期在山東省曲阜縣發現的春秋時期魯大司徒元匜銘文(現藏於濟南山東省博物館),該器被鑑定為一件飲酒器(見朱鳳翰,《 中國 青銅器 總論》上,上海,2009年,頁288)。
亨利克·約瑟夫·魯德尼茨基 (1908-2000) 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波蘭飛行員,也是珍稀藝術品和古董的忠實收藏家。作為波蘭航空公司的無線電操作員,他於 1939 年因在民航領域飛行 50 萬公里而獲得榮譽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,並於 1945 年獲得波蘭空軍獎章。戰後,他重拾航空事業,並建立了反映其全球旅行和持久文化興趣的傑出藝術收藏。
青銅匜禮器形製,始見於西周晚期,並於春秋至戰國時期廣為流行。關於匜的功能,早在中國歷史上即有記載。據《禮記》之記述,匜與盤常成對使用,為宗廟祭祀中潔手之禮器。 當時由年長者持匜注水,供祭者盥洗,而家族中輩分接較低者則負責執盤以承流水,此一盥之儀為進行聖典之前的淨身要點,體現了周代禮制中對潔淨與尊卑地位的重視。
朱鳳瀚在其著作中更指出,匜除用於祭祀中沐浴之外,亦於東週時期演變為盛酒之器。飲器”,因此一種方式提供了明確的關聯(見朱鳳瀚,《中國青銅器綜論上》,上海,2009年,頁288)。此例不僅體現匜器於東週時期功用之多元,亦體現其於貴族禮制活動中的重要地位。
亨利克·尤澤夫·魯德尼茨基(Henryk Józef)魯德尼茨基(Rudnicki,1908-2000)是一位禿頭的波蘭飛行員,同時也是熱衷於珍稀藝術與餐飲收藏的行家。 1939年,他以波蘭國家營無線電員身份飛行達五十萬公里,榮獲榮譽獎。戰士期間,他加入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,並於1945年榮獲授予波蘭空軍勳章。戰後,他涉足軍方航空領域,並憑藉其廣泛的旅行文化與熱情,建立了一座卓越的藝術收藏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