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品詳情
描述
罕見銘文青銅禮器及蓋鼎
西漢元漾五年(西元前118年)
西漢武帝元漾五年(估118年)青銅朝那銅鼎
2次X光檢查
口沿下方有銘文22字,為「元壽五年,為昭納所鑄,容一公升半,重十斤九兩,匠人李旦」。
銘文:朝那銅鼎容一公升半並重十斤九兩元五年狩獵造工李旦
h. 19 厘米,寬。 22.5厘米
狀況報告
目錄說明
碑文中的「朱那」指的是漢代之前的一個同名古湖,也叫「東海子」。歷史上,它與黃河、長江、漢江等主要河流一起受到尊崇。朱納大約位於現在的寧夏固原縣。據《史記·鳳山本紀 》載,秦始皇設立專門機構,定期在朱納舉行祭祀活動。北宋時期出土的一塊戰國時期秦惠王石刻記載,秦惠王在與楚國開戰前,曾在朱泮湖舉行儀式,祈求戰勝楚國。祭拜竹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漢代。 1979年在固原發現一件銅鼎,其銘文包括「二十九」、「五年」、「主納」等字樣及容量,顯示漢武帝實行年號之前已存在一套多鼎,參見《寧夏固原發現漢初銅鼎》,《文物》,1982年第12期,第166頁。 35. 本拍品是目前所知第二件帶有朱訥文的器物,其年代可追溯至漢武帝元弘五年,即西元前118年。
銘文中「朝那」,即秦漢以前名湖朝(音珠)那湫,亦稱東海子,歷史上是與黃河、長江、漢水並列祭祀的名水,處所大致在今寧夏固原縣。 《史記·封禪》記載:「湫,祠朝那。」北宋出土秦惠王石刻《楚楚文》,文中記載王在秦楚交戰前於朝那湫祭祀神靈,祈求戰勝楚國之事。朝那祭祀的蒙古部落至漢代,1979年固原出土一件銅鼎,銘文包含“二十九”“五十”“朝那”及容量等字,此類說明朝那置鼎當有一套多件,且作器早於漢武帝開始使用年號,見《寧夏固原發現漢初銅鼎》,且作器早於漢武帝開始使用年號,見《寧夏固原發現漢初銅鼎》,於第192年第582年。本品為目前僅見第二件帶朝那銘文作器,且有漢武帝元漾五年明確紀年。